貞觀之治
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唐太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而富有遠見的政治家。他親身經歷了隋末嚴峻的階級斗爭洗禮,不得不接受隋末農民起義的嚴重教訓。他認識到:要長治久安,帝王必須勤于政事,大臣要廉潔奉公,政府要輕徭薄賦。君與民關系如同舟與水關系。這種居安思危,以史為鑒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,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。貞觀年間,他的開明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思想而制定的。(請一位同學或教師朗讀課文中“君、舟也……”。此語出自《荀子》,是唐太宗引用來教誡太子的)
任用賢良、虛懷納諫能否知人善任,是判斷封建帝王愚賢的一個重要標準。唐太宗以隋煬帝嫉才害能,寵信奸佞為戒,認為“致安之本、惟在得人”,他任用賢良,不拘一格,各取所長。他自稱“夢寐以求忠賢”。他曾將州郡刺史名單書于屏風記其功過,以便獎懲。所以,貞觀時期忠賢滿朝,人才濟濟。這些文臣武將保證了唐朝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。房玄齡、杜如晦即是當時名相,人稱“房謀杜斷”。在我國帝王中,唐太宗是最善于納諫的。所謂納諫即傾聽不同的意見,擇善而從,唐太宗以隋煬帝拒諫飾非以致國亡家滅為鑒,鼓勵君臣犯顏直諫。所以,貞觀時期諫臣盈廷,向唐太宗進諫見于記載的不下30人,其中魏征尤為突出,魏征“所諫前后二百余事,凡數十萬言”。唐太宗曾問魏征帝王怎樣才能明,怎樣才算暗,魏征說“兼聽則明,偏聽則暗”,唐太宗非常贊成這個見解。魏征病死以后,唐太宗大哭說:人用銅作鏡,可以正衣冠,用史作鏡,可以見興亡,用人作鏡,可以知得失,魏征死去,我失去了一面鏡子,直諫難,納諫更難。唐太宗虛懷若谷,從諫如流。他善于用人和重視納諫是出現貞觀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,也是“貞觀之治”的主要內容之一。
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。三省是協助皇帝執政機關。凡軍國要政先由中書省擬出文稿,門下省討論(可以駁回重擬),尚書省執行。尚書省下轄六部分管人事、財政、選舉、軍政、司法和土木工程等事務。三省長官均為宰相。唐太宗時增設宰相,這一方面是防止宰相專權,加強了皇權;另一方面是能集思廣益,減少決策失誤。由于各職權部門分開明確,提高了辦事效率。唐太宗還精簡中央、地方各級行政機構,以民少吏多大并州縣,裁減冗員,從而大大節省了財政開支,減輕了人民負擔。
大興學校,發展科舉唐代學校教育比以前任何朝代都發達。唐太宗更是重視文化教育,他把學術文化提到與治國好壞相關的高度來認識。當時,中央有國子學、太學,多收官僚貴族子弟或外國留學生等。地方有州學、縣學。唐太宗常到國子學、太學視察,關心教學情況。唐朝還出現了??菩再|的學校(如醫學),這在中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學校教育的發展,直接促進了唐代文化事業的發展。唐代選官主要來自科舉??婆e作為一種取士制度,從隋朝開始,但到唐太宗時才固定下來。當時,考試內容很多,以進士科為最重要。錄取此科,第一名稱狀元,視為登龍門,即可任重要官職。唐太宗擴大進士科,為一般地主提供了通過科舉考試做官的途徑,從而擴大了唐朝統治的階級基礎。
輕徭薄賦,發展生產隋末以來社會動蕩,戰爭連綿不斷。唐朝建立后,國內仍存在許多復雜的社會總問題,特別是社會經濟凋敝。李世民為首的統治者接受隋煬帝橫征暴斂,終致身死國滅的教訓,采取輕徭薄賦,發展生產的政策,(讀課文中唐太宗語)這對唐初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。由于以唐太宗為代表的唐初統治者接受隋亡教訓,采取了開明政策和措施,所以,貞觀年間政治較清明,農民占有一定土地,勞役負擔比較輕,生產時間有所保證,大量荒地開墾出來。經濟繁榮,國力增強,歷史上譽稱為“貞觀之治”。
安史之亂
――安祿山起兵天寶十四年(公元665年),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,于范陽起兵。叛軍兩個月便攻陷洛陽,安祿山更自稱「大燕皇帝」,建立燕國。
――唐玄宗奔蜀洛陽陷落前,潼關的守將為哥舒翰,他死守這險要關隘,使叛軍無可奈何,但楊國忠逼他出關迎戰,結果潼關失守,玄宗出走成都。 ――楊氏兄妹之死玄宗途經馬嵬驛時,將領陳玄禮發動兵變,殺死楊國忠,又逼玄宗賜死楊貴妃,待楊貴妃死后,將士氣消了,玄宗才能夠繼續向西南方逃難。
――太子即位太子李亨與玄宗分道揚鑣,向西北逃往朔方鎮主持軍政。其時,宦官李輔國發動政變,于靈武擁立李亨為肅宗,并尊玄宗為太上皇。同一時間,長安陷落。
――收復兩京其時,勤王部隊紛紛趕到。郭子儀借回紇兵收復長安和洛陽,唐將、西北節度使(效忠唐的)死守各地,阻擋叛軍入侵之勢,力保江南,使江南物資得以運到西北,補足軍備,局勢稍為安定。
――安祿山之死肅宗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,叛軍攻擊放緩。不久,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,部將史思明亦向唐室投降,受封范陽節度使。李光弼、郭子儀向安慶緒進攻,叛軍退回河北鄴城。
――史思明反叛當郭子儀及李光弼圍攻鄴城時,史思明又在范陽叛變,并殺死安慶緒,自稱燕帝,洛陽再次被攻陷。于是郭子儀再借回紇兵,阻止史思明軍隊的攻勢。
――叛軍轉弱不久,史思明又被兒子史朝義殺死,叛軍勢力轉弱。當時,玄宗、肅宗相繼去世,代宗繼位,以皇子李適為兵馬元帥,與郭子儀、李光弼等合力收復洛陽,史朝義北逃。
――安史亂平代宗廣德元年(公元763年),叛軍將領田承嗣、李懷仙等一一向唐室投降,史朝義自殺。歷時九年(亦有歷時八年之說)的安史之亂終于平息。